禁漫天堂

当前所在位置: 禁漫天堂 -- 禁漫天堂新闻 -- 正文

禁漫天堂

HOME

    禁漫天堂新闻

    社会实践 | 探寻潜江竹编之美,共筑非遗创新篇章
    作者:邹子艺时间:2025-07-16点击:

    暑期,禁漫天堂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竹么斯研究队”在柯群胜教授带领下到潜江市老新镇开展社会实践。潜江市政协委员田杏玲、潜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李洪主任共同参与调研。这座木墙竹饰灰瓦的老屋里,85岁高龄的省级非遗潜江竹编传承人陈正和老先生守护着传承六百余年的竹编技艺。

    潜江竹编技艺多以本地盛产的水竹、桂竹为原材料,产品分为编制类和非编制类两大类。编制类产品涵盖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工艺用品三个系列,多达数十个品种。整个竹编工艺流程,成篾是基础,编制是关键,造型是绝活,融合了美学、工艺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是潜江人民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图 1研究队与潜江竹编传承人合影

    图 2 潜江竹编传习所内部

    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正和老人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介绍了竹编产业当前的困境。手工编织的竹具程序多耗时长、对手艺人的要求高。陈老介绍着传习所内陈列的竹编产品:这些竹筐、鱼篓、簸箕等传统用具,以前在农村家家必备,现在正慢慢淡出“工具属性”。李主任表示:“全市掌握竹编核心技艺者仅7人,平均年龄69岁。目前完整掌握全套技艺的传承人只有陈正和与其长子陈少波两人。”潜江竹编亟待转型升级,探索传统手艺的新出路。

    图 3 陈正和讲授竹编困境

    在访谈过程中,田委员建议:传统竹编需要转型发展,可以考虑开发小型文创产品,比如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竹编挂件、摆件、书签等,这样既能降低学习门槛,又能拓展新市场。李主任也说道:年轻人的思想确实能为非遗传承注入全新活力。交流现场气氛活跃,非遗的魅力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实践团队参观了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的“非遗进课堂”作品展。学校开设了体验非遗、学习非遗的课程,如潜江竹编、皮影戏、漆器等,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学院通过系统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技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制作工艺流程,培养了一批对非遗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为潜江竹编等非遗项目延续了生命活力。

    图 4 江汉职业艺术学院学生创新竹编作品

    此次探寻潜江竹编之旅,不仅让调研小组深入了解了这一传统技艺的深厚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更引发了大家对非遗传承与环保理念融合的深入思考。同学们表示将努力使调研结果与专业相结合,助力潜江竹编这一非遗瑰宝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与活化,为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