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文交流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背景下,纺织服饰文化作为人类文明重要载体,不仅是物质符号,更是民族历史、审美观念和社会价值的象征。区域国别研究为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纺织服饰传统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探索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适应性与创新路径。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区域国别研究结合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翻译学、传播学研究成果为读懂国家、了解国民心态、文明互鉴打下重要基础,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为此,兹定于2025年9月13日(星期六)在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举办“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的‘中外人文交流与纺织服饰文化翻译与传播’国际学术论坛”,搭建区域国别研究视阈下的中外跨文明对话平台,共同探索区域国别学科发展及纺织服饰文化翻译与传播新范式。
此外,9月14日将举办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区域国别研究跨学科路径培训工作坊”,邀请3位国内知名专家,从政治学、国际关系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区域国别研究进行方法论的实操培训。
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由(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教育部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武汉纺织大学主办,禁漫天堂-禁漫天堂软件-禁漫天堂网入口
、纺织服饰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
一、主要议题
1、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2、外语学科与中国特色区域文化海外传播
3、区域纺织服饰文化翻译、传播研究
4、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的语言、文学及跨学科研究
5、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合作与文明互鉴
6、翻译学科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
7、汉外翻译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8、翻译教育的校本特色
二、 论坛特邀专家(名单持续更新中)
Roeland Sterckx:剑桥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李约瑟学者;克莱尔学院研究员。2013年当选英国学术院院士,是目前海外研究早期中国(early China)最权威的汉学家之一, 其研究涉及汉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古代汉语研究,先秦及秦初时期中国文化、宗教以及思想史,中国农业史等,在汉学界颇有影响力。其代表作有《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神农的领地》(In the Fields of Shennong)、《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Food,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等。
罗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阿拉伯史学经典《历史大全》的汉译与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市双一流学科区域国别学学科负责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区域国别学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拉伯语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别和区域研究》(核心集刊)主编,《阿拉伯发展报告》(2011-2031)黄皮书主编。2022年获巴勒斯坦学术外交总统奖;2024年获沙特萨拉曼国王全球阿拉伯语学会全球阿拉伯语教学奖。
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一带一路”分会、区域国别学分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国别学、一带一路、东南亚、国际战略等,完成多项重要课题、撰写大量学术文章、政策报告、科普文章和国际时评等。
王战:天津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一项、重点二项及重大子课题一项;承担国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20项。出版专著、编著和译著20多部,发表论文160多篇,60多份智库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纳或批示。
陈靓: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英文系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际易卜生委员会委员,兼任《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CSSCI)副主编。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及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北欧文学、美国本土裔文学和区域国别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一般、青年项目各一项。主持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1项。在国内外权威、核心及一般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
吴洪英:博士,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拉丁美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宣部白名单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博士生导师,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金砖暨G20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拉美综合研究、巴西研究、美国研究、中拉关系、美拉关系、金砖国家、G20集团、全球南方研究、全球治理等。
李强:博士,武汉纺织大学期刊社副编审,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生导师,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研究成员,《丝绸》《纺织基础科学学报》青年编委,《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武汉纺织大学学报》《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纺织基础科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专家。致力于中国古代纺织服饰史的再研究和科普传播。出版学术专著5部,近五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项目23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
陈奇敏: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2年赴英国剑桥大学中文系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省级科研课题4项,校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讲英语专业本科生“英汉笔译”与“汉英笔译”等课程,MTI研究生课程“笔译理论与技巧”与“CATTI考试实务”等课程。
三、工作坊特邀专家
王婀娜:教授/译审,博导,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助理;华东师范大学“中欧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任;2024年中国翻译协会“优秀中青年翻译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国内学术身份:华中科技大学校聘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外审专家;西南大学客座教授。国外学术身份:奥地利奥中关系促进会(正部级)顾问;德国不莱梅大学(精英大学)客座教授。近5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国家、省、校级各类项目30余项;著作14部,其中学术专著3部,译著6部(中译德),译著《九大思考》2023/2024连续两年荣登习主席书架;国家一级出版社发行教材2部;用中英德文三语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SCI、A&HCI、CSSCI等期刊论文30余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篇,《环球时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欧洲时报》《人民网》发表多篇文章,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国家、省、市级教学奖励10余项。撰写省部级以上决策咨询报告多篇。
詹德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他长期专注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先后在韩国延世大学、长安大学及联合通讯社学习和工作,并兼任环球时报驻韩特约记者,具有深厚的海外研究背景。詹教授主持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和上海市高校智库项目,连续十年向上级部门提交200余篇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被采纳,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中韩关系、东北亚安全等。
朱士松:重庆市政协委员,博士,副教授,参与创立并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执行院长(2022.3-2025.6),研究方向与领域:世界经济、区域国别等国际问题综合,边疆治理,“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国际传播等当代中国研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3-2019 年创立并任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中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 重 庆 市 中 青 年 骨 干 教 师 ,重 庆 市 渝 北 区 经 信 委 副 主 任(2022-2023),重庆市巴渝青年学者。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8 项,参加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以及省部级等课题多项。曾发表包括 SSCI 来源期刊在内的多篇文章,国际媒体评论性文章多篇,近40份要报、研究报告被省部级及以上采用(多篇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等肯定性批示),出版专著《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转型研究》(2023年)、《国际生产合作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俄文、2013 年),参编著《中俄关系:全面推进和战略协作》(2023年)等多部。兼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顾问、全国哲学规划办中华外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通讯评审专家、重庆市中东欧研究中心专家、华龙网鸣家智库战略名家,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大学、科学院等博士生导师。
四、会议议程及工作坊安排
2025年9月12-14日 |
9月12日 | 全天报到 |
9月13日 | 全天会议(主旨发言+分论坛) |
9月14日上午 | 工作坊(培训讲座) |
9月14日下午 | 工作坊(培训讲座+分组研讨) |
9月15日上午 | 离会 |
五、参会要求
1、请拟参会学者于2025年8月15日前将《参会回执》(附件1)《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中外人文交流与纺织服饰文化翻译与传播”国际学术论坛暨(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培训工作坊参会回执》递交至论坛指定邮箱:[email protected]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回执信息以便提前安排论坛议程。
2、会议联系:
李老师 13667190316
刘老师 13307192186
六、会议收费
本次学术论坛免会务费,参会者交通和住宿自理。会务组负责参会学者的餐饮,并协助联系宾馆。
培训工作坊为内部培训,(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委会会员均免收培训费,非会员将收取900元培训费用。参会学员的餐饮由会务组负责,交通和住宿自理。同时,欢迎非会员学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武汉纺织大学
2025年7月29日
【公开】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中外人文交流与纺织服饰文化翻译与传播”国际学术论坛参会回执.doc